加强残疾预防,促进全民健康

2021年8月21日

加强残疾预防,促进全民健康

——2021年第五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活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又恰逢2021年8月25日第五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预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也为了进一步加强残疾预防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残疾预防的健康意识,黄冈市启声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以《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年-2020年)》和残疾预防核心知识为宣传重点,在扎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础上,切实做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在线普及残疾预防相关知识。同步做好残疾儿童精准康复服务,促进残疾人享受到基本康复服务,以实际行动推进残疾预防,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宣讲内容:

 

一、关于“全国残疾预防日”

2017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每年8月25日设立为“残疾预防日”,2017年8月25日是全国第一个残疾预防日。今年是第五次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的主题为“加强残疾预防,促进全民健康”。

 

二、了解残疾预防相关政策

(一)《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六大看点

1.全国06岁残疾儿童有望免费获得手术、康复服务

【背景】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0至6岁残疾儿童约167.8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02%。每年新增0至6岁残疾儿童约19.9万人。

【条例】国家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逐步实现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免费得到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

2.完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背景】重度残疾人由于严重丧失自理能力,普遍存在医疗负担重、康复和护理需求迫切、贫困程度重等问题,是残疾人中特殊困难的群体。

【条例】针对重度残疾人迫切需要的康复护理和辅具配置两大需求,提出“完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通过实施重点康复项目为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基本型辅助器具配置给予补贴”。

3.加强对康复机构监督管理

【背景】近年来,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快速推进,但建设标准、管理依据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逐渐显现。

【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加强对康复机构的监督管理”,并提出,康复机构的建设标准、服务规范、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残疾人联合会接受政府委托对康复机构及其服务质量进行监督。

4.加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

【背景】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起步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仍较突出。以康复治疗师为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每10万人口拥有康复治疗师30至70人,我国每10万人口拥有康复治疗师尚不足1人。

【条例】国家加强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设置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相关专业或者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和计划生育、教育等有关部门应当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知识、技能纳入卫生和计划生育、教育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5.将残疾人普遍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背景】2016年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和需求状况调查显示,2015年反映有康复需求的持证残疾人和残疾儿童中得到基本康复服务的仅有46.7%,建立完善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迫在眉睫。

【条例】基本医疗保险方面,条例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按照社会保险有关规定将残疾人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费用予以支付。在医疗救助方面,充分考虑残疾人特殊困难,规定“按照医疗救助的有关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给予补贴,并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用后仍有困难的给予医疗救助。

6.将残疾预防贯穿全生命周期

【背景】我国正处于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先天性残疾尚未有效控制,慢性病、精神障碍、意外伤害等导致残疾的风险在显著增加,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残疾预防工作力度十分紧迫和必要。

【条例】卫生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在开展孕前和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精神疾病等防控,心理保健指导等工作时,应当做好残疾预防工作,针对遗传、疾病、药物等致残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者降低致残风险,加强临床早期康复介入,减少残疾的发生。

(二)《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四大核心

《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残疾预防工作,有效减少、控制残疾的发生、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而制定的法规,2016年9月6日,《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自2016年9月6日起实施。

主要内容:

1.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

(1)加强婚前、孕前健康检查。

(2)做好产前筛查、诊断。

(3)加强新生儿及儿童筛查和干预。

2.着力防控疾病致残。

(1)有效控制传染性疾病。

(2)有效控制地方性疾病。

(3)加强慢性病防治。

(4)加强精神疾病防治。

3.努力减少伤害致残。

(1)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2)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3)加强农产品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4)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5)减少儿童意外伤害和老年人跌倒致残。

4.显著改善康复服务。

(1)加强康复服务。

(2)推广辅助器具服务。

(3)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三、“残疾预防”小知识

  1. 什么是“残疾预防”

残疾预防是指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如遗传、发育、外伤、疾病、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限制或逆转由伤病而引起的残疾,并在残疾发生后防止残疾转变成为残障。

2.残疾人致残的原因有哪些呢?

(1)遗传和发育因素;

(2)环境和行为因素;

(3)伤害与疾病因素;

这三类因素交叉作用,造成残疾。

3.为什么说残疾的发生和发展是可防可控的?

人类虽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残疾,但可以防止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利用现有的技术就可以使至少50%的残疾得到控制或使其延迟发生。

我国实行计划免疫后,有致残作用的四种传染性疾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减少了这些疾病所导致的残疾在儿童中的发生率;我国也在不断减少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A缺乏、碘缺乏导致的残疾;提倡优生优育,可以减少先天残疾的发生;脑卒中患者通过早期康复,90%能够达到生活自理,避免或减轻残疾;脑瘫儿童如能早期干预,半数患儿可显著改善功能;开展康复医疗,加强残疾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预防工作,也能使大量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减轻残疾造成的功能障碍。因此说残疾的发生和发展是可控可防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4.为什么残疾预防要抓“早”?

我们经常用“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而收获大。在残疾预防中,如果注意抓“早”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残疾的发生和发展。所谓抓“早”:

一是强调做好一级预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展中国家引起残疾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传染病、围产期保健差以及各种事故,这些原因造成的残疾占全部残疾病例的70%左右,可见抓好一级预防是多么重要。

二是早期发现。对于已发生的可能致残的伤病,要尽早发现、尽早诊断、积极治疗和训练,尽量避免发生残疾。

三是早期干预。残疾一旦发生要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调动残存的功能,尽可能不要造成障碍或尽可能减轻障碍程度,逐步提高患者生活、学习、工作及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1. 为什么说人类要进行终生残疾预防?

每个人都希望长寿并健康幸福地生活,所以残疾预防要贯穿每个人的一生,覆盖每个家庭的每个成员。在不同年龄阶段,残疾高发类别是不同的。

先天性残疾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婴幼儿时期;在受教育年龄段则重点防范传染病致残和创伤及伤害致残;在工作年龄段,则要重点防范创伤和伤害致残;随着年龄的增长,要逐步增强对非传染性疾病致残的防范;老年人则要重点防范退化性疾病致残。

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不同的年龄阶段,每个家庭都有不同年龄阶段的成员,所以残疾预防应当结合年龄和残疾性质以及残疾高危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其核心是终生预防残疾。

 

总之,每个人都有必要掌握一些残疾预防知识,做好预防措施,远离残疾,拥抱健康人生。

 

 

启声康复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