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名家龙墨:听损孩子真正融入主流最重要的两件事

2017年10月2日

转载自:聆听天使

聆听天使:重要的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用你拥有的做了什么!
微信号:tianshibeijing

 

龙墨,女,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主编,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康复学院客座教授。研究方向:听力语言康复。

写在前面

其实,我并不算是个“迷信”专家的家长,总是在提醒自己辩证地看待专家意见,警惕专家建议中的不真正适用于孩子发展之处。但和龙墨教授一席谈后,我开始暗自钦佩她对于康复、对于融合、对于社会接纳,那种穿透事物表面,直抵问题本质的能力。
听损孩子心理不健康了,原因就出在孩子身上吗?听损孩子融入主流人群,什么心态才是最适当的?孩子们在社会上获得的人文关怀不够,只是因为社会偏见吗?植入人工耳蜗后,听损孩子就可以和普通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了?…
对这些人们想当然得出某种结论的问题,龙墨教授却有着自己完全迥异的看法……

1

聆听天使:除了康复效果,听损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尤其孩子进入普校后,孩子的心理状况可能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如何能让孩子拥有一个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

龙墨:在我看来,家长是孩子心理成长中最重要的角色。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对听损的认知态度,和对孩子在成长中心理变化的反应,都决定着孩子的心理状态。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可怜,是弱势者。这直接导致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开始质疑自己,质疑助听设备,并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困境。
现在仍有很多家长要把孩子的耳蜗“藏”起来,藏在头发里、衣服里,觉得这东西见不得人。

记得有个家长和我说,她本来生个女孩就挺不自在的,结果又是个聋孩子,自己愣是一个月没敢出门……我听了倒抽一口凉气,如果家长都是这种心态,孩子的心理能健康吗?本来听障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家长再不注意,被过多负面情绪包裹,同时又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孩子的心理负担将更加沉重。

2

聆听天使:据说,听损孩子到了青春期,比普通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不少孩子本来已经在普校读了好几年,就是因为心理问题又回到聋校。对这部分孩子,您作为这方面的教育专家,有什么样中肯的建议?

龙墨:我说说我认识的一个孩子,她现在在加拿大多伦多读高中。我们前段时间还见面探讨过这个问题。她认为,听损孩子要想真正融入主流人群,除了充分的听力语言康复基础,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心态和沟通。

她告诉我,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她、和她做朋友,但她的心态好到——并不认为自己必须和每个人做朋友。她尤其提到她的父母,在她成长过程中,父母一直保持着幽默、善良、不施压的状态,让她能在宽松、快乐的环境下成长。

另外,她自己也是很善于和人沟通的孩子。在国外读高中时,只要是上课没听懂,她就大大方方找到老师,请老师再讲一遍。课堂笔记没看懂或者记不全,也会主动找同学借来抄。在学习上不留下任何“死角”。
3

聆听天使:早在2015年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提到,听障孩子进入普校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社会对他们的人文关怀不够。时至今日,您认为普校对听障孩子的人文关怀程度是否有所改善?

龙墨:从政府重视层面来说,听障孩子在社会上的被关注程度已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出台,提高特殊孩子的生均补贴并补贴到位。不过还有许多细节不到位。

我曾在在澳洲听力学中心学习,和带教老师到有听障孩子就读的普校进行过随访,发现学校里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包括听障孩子在内的残疾学生,平时会随时向学生和老师了解这些孩子使用助听设备的情况,上课存在的问题,当听力师来访时将发现的情况反馈给听力师给予解决。学校里有资源教室,里面放着和各类残疾有关的资料及简易设备,孩子遇到困难或想了解相关知识可随时到资源教室查阅,非常方便。

在学前机构康复的孩子进入普通小学后,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进入到正规的教育系统,而许多普校对这些孩子无特殊的关怀条件,多数教师不了解相关知识,因此给孩子们的关怀上,会产生漏洞。

 

4

聆听天使:今年全国两会上,您最关注的是“软性助残”问题,您在会上呼吁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助残的“软环境”。但现在仍有不少学校不懂得如何对待听障学生,如何关爱他们,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如何让更多的人接纳、帮助他们?

龙墨:我曾经给不少听障孩子家长建议,给孩子找普校,不要去挑学校,而要去寻求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的任课老师能经常给予孩子关心和照顾,会让他们获得很高的认可度和自信心。例如在孩子上课时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走神,老师适时的提醒就对孩子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现在社会对听障孩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要从内心真正接纳他们,前提是要了解他们的特质。比如和他们说话时要和他们平高,要慢速,尽可能在安静环境下,且在他们听力补偿较好的那侧耳朵边和他们交流……

对成年听障者来说,就业是听力残疾人彻底脱贫、实现自我的重要基础,要严格遵守国家对录取残疾人就业的相关要求,尽可能优先落实他们的就业安排,不能无故拒绝他们,尤其政府应做好表率。

总之,全社会要了解并理解听障人的痛苦,尽可能给他们提供最大便利。有研究表明,在所有的残障人当中,最孤独的就是聋人,而对个体影响最大的是盲人。虽然现在经过早期干预,绝大多数听力残疾儿童摆脱了无声世界,但和健听人群相比,在一些环境下交流还是存在困难,特别是单耳佩戴助听器设备的人群更明显。
5

聆听天使:对当前国内听损儿童的康复现状,您感到满意吗?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他们的顺利康复?

龙墨:在目前几类残障儿童的康复中,听损儿童康复算是成效很不错的。不
过,越往基层走,因为地域发展不平衡性会造成康复人才队伍的水平差异。不少地方上的康复老师培训时间短,工作流动性也很强,导致康复水平不稳定。
对听损儿童的康复,不是和他们低水平地重复说话就能胜任的,而是需要专业、成熟的教师对他们实行全面康复。

家长康复能力欠缺也是导致有些孩子康复水平不佳的重要原因。过去,康复主要是老师和机构的事情,很多家长甚至把孩子送到全托制康复中心,完全指望别人把自己的孩子康复出来,而没有认识到,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再专业的机构康复,也无法和家长日夜相伴、随时随地康复的便利性、急迫性相比。

 

6

聆听天使:国内不少针对听障儿童的慈善项目,比较集中地关注孩子们的听辅设备配备,对他们的后期康复并不是很关注,很多在慈善项目支持下已经用上耳蜗的孩子,康复效果却并不理想。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如何把慈善力往更注重实效、更理性的道路上引导?避免大家误认为植入人工耳蜗,孩子便可一劳永逸地获得最好的听力补偿和语言能力。

龙墨:慈善项目更倾向于捐助助听设备,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知道把钱用在购置孩子的听辅设备上,被挪用到的可能性最小,更易管理和统计,而支持康复的钱怎么用,并不能让他们一笔笔地清晰看到。

另外,行业里有一种声音,认为只要孩子在1岁之内植入人工耳蜗,就不需要再做康复了。他们没有意识到,即使孩子不进康复机构,家长也需要获得专业的康复指导,然后再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帮他们的孩子康复。很多没有经过康复知识训练的家长,在和孩子说话时,表情、口型和语调都特别夸张,这对耳蜗孩子来说,其实是大忌。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咱们的听损孩子即便是佩戴上人工耳蜗和助听器,也永远不能拥有正常耳朵。很多听损孩子到小学三、四年级都会出现明显的作文能力滞后,这就和聆听有很大关系。相较之下,正常听力儿童和家长的日常沟通内容更丰富、更复杂,而听损孩子家长大都只和孩子说简单词、句,导致孩子语言和思维的贫乏。
7

聆听天使:在听障孩子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伴随其他障碍和病症的孩子,这部分听损孩子的康复之路尤其艰难。即便给他们配备上最有效的听力设备,和最好的康复,仍然很难赶上普通孩子发展的脚步。对这部分儿童,康复标准应该如何设立?帮助他们康复的方法是否要单独设计?包括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应该如何规划?

龙墨:对明确为复合残疾的孩子,我多次告诉家长,一定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听障孩子做比较,通过评估确定适当的期望值。如自闭、低智合并有听力障碍,康复方式上可以采取听、看结合的方式,同时可加强其它能力的培养和康复。

对于这些孩子的走向,我觉得应根据孩子的发展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可以进普校,更多的可能要进入到特殊学校就读。如对于有听神经病变的孩子,言语、语言发育明显受限,如果一味的强调要进入普校,可能导致孩子既融入不到普通孩子中,也无法和聋校与之类似的孩子为伴,处于两头都进不去的尴尬状态,精神上缺乏归属感。如果这些孩子可以在特殊学校接受教育,接受手语、口语并用的教育模式,就更容易融入到他所在的集体中去,精神上也不会太孤独。
对这些孩子未来的规划,还是要找到适合他们的一技之长,哪怕将来上职高、学技术,也是不错的出路。对孩子来说,有归属感、健康和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8

聆听天使:作为专业听力师出身,您对目前国内听力师行业的现状、弊端和发展前景如何看待?和西方国家的差距怎样?

龙墨:近些年这个职业现在发展得比较快了,全国有二三十所高校培养专业听力师人才,听力师也被正式纳入职业大典,将来可以参评正式听力师职称。但和发达国家比差距仍较大,可以说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听力师行业。
现在很多人认为听力师的工作普通技师就可以承担,只是测测听力,职称评定由于无专门系列职能选择其它职称序列,即便是听力学博士,评职称时也可能进入技师序列。这样的身份导致听力师没有职业归属感,高端人才不愿意从事这份“身份不高”工作。

事实上,听力师行业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内容横跨声学、语音学、语言学、康复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很多知识手术医生未必完全知晓。

 

聆听天使推荐:这是一个由多位年轻妈妈和资深媒体人倾力打造,致力于听障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功能性平台。在这里,我们将用多维的视角,以优秀的育儿经验、康复理念和不同类别的文化体验活动,系统构建信息智库。在这里,孩子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倡导更多人参与进来,用经验分享喜悦、用专业破解困惑、用影像关注成长、用文字描绘未来。我们所做的一切只为孩子!!!

 

聆听天使原创文章欢迎大家转发!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邮箱:1834695832@qq.com

启声康复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